4万4000年前一群古麋鹿等草原动物,为了躲避严寒的气候,迁徙到这片大草原,一群逐鹿而来的猎人也间接来到这片土地,成为最早的台湾人。1万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末期,长滨文化人就住在现今八仙洞的海蚀洞里;约莫1万2000年前,地球气温慢慢回升,海水也不断上升,1万年前这座陆桥又再度沉入海底。
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一群善于航海的部族,乘着独木舟来的这座孤岛的西部海岸,之后沿着河岸的沼泽往北行,在今新北市八里区海阶或河阶处居住下来,他们就是被称为「大坌坑文化人」,他们带来农耕技术和陶器的制作,酿酒、眷养家畜,改变以往人类的生活方式,并从海岸栖地向山区内地迁移。
3000多年前,另一批人新移民乘着船来到台湾岛北部的淡水河流域,因淡水河沿岸大都是「大坌坑文化人」的栖地,为避免和他们冲突便顺着淡水河来到古台北湖,在现今圆山一带落脚,我们称之为「圆山文化人」;他们煮贝而食,丢弃的贝壳,堆积在所居住地洞里,形成「贝冢」。
3000多年前,在台东卑南邻近卑南河的河接处,住着一群「卑南文化人」,他们过着农耕、狩猎的生活,在现今卑南文化公园约有30万平方公尺的大聚落,其住屋成排分布,坐西朝东,与都兰山隔着卑南河互相遥望,已有严密的社会组织,1980年,因兴建南回铁路,结果发现了许多生活遗物,还有很大的建筑遗迹和全世界最大的南岛语族石棺群,并挖出大量的陪葬品,其中一项精美的装饰品最引人注目,包括玉和似玉材质制成的头饰、耳饰、颈饰、胸饰、腕饰、臂饰,甚至还有一些没使用过的武器和工具,各样各式,以人兽合一的造型最特别。同样的器物在宜兰的丸山遗址、台北的圆山遗址都有发现,由此可见在3000多年前,不同地方的人已有频繁的往来。
海洋的隔绝以及复杂的地形,使得先民在文明的发展上独树一格,各自保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、艺术、信仰,由于没有文字记述,后人也无法确定这些新石器时代出现在台湾各地的先民,是否为台湾现今原住民族的祖先?人类学家和历史语言学家由现有的原住民26种语言,认为台湾是南岛语族的发源地,距今约5000年前的史前人类,以台湾为起点向南迁徙,到现今的菲律宾、4500年前到达婆罗洲、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、帝汶,4000年前到达苏门答腊、爪哇,3600年前到达新几内亚、所罗门群岛以东无人迹的太平洋,1000年前大洋洲的无人岛几乎被南岛语族占领,沿着印度洋北部西进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。
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博士包乐史先生说:台湾是南岛语族迁徙的中继站.他们以都蓝山为标地.有计划性地向外迁徙.所以台湾是世界公认的南岛语族的原乡.
评论